发布时间:2024-05-27 17:35 阅读次数:1468
本文作者:山东评协资产评估师(珠宝)刘伟
珍珠,因其柔和的光泽、独特的晕彩以及温润高雅的魅力,被列为六月的生辰石,也被誉为宝石皇后。在世界文明中,珍珠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无论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王朝、还是古希腊,珍珠的记载也都是比比皆是。目前,随着珍珠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珍珠产品不断丰富,已成为珠宝消费中上升最快的品种之一。
然而,人们对于珍珠还存在着不少的疑问。比如,珍珠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养殖的,珍珠如何去进行真假鉴别,珍珠有没有经过处理以及珍珠如何进行挑选和保养等等。在一系列的珍珠知识文章中,小编将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带领大家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珍珠。本期,我们将要介绍的是珍珠的形成与养殖。
一、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于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90%以上的碳酸钙和4%左右的水分构成。
珍珠的形成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
1、外因形成
一种是当珍珠贝的外套膜被异物(如沙粒、寄生虫等)侵入时,在贝体的自保机制下,受刺激处的外套膜表皮细胞会分泌异物形成以异物为核的囊状结构,也就是珍珠囊。
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并持续包裹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质加厚,最终就形成了以异物为核的坚硬宝石——珍珠。
这种因异物侵入并以其为核的珍珠,称为“有核珍珠”。
另外一种外因是贝类外套膜的表皮组织在分裂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包着异物的。
但是有时它们也会包起自己的分泌物,然后在落入缔结组织后按照相同的过程形成一个珍珠。只不过这样的珍珠由于没有异物的参与,所以我们叫它“无核珍珠”。
2、内因形成
内因形成机制与贝类内部发生的病变有关。套膜的外表皮细胞因发生病理变化而产生有效刺激,受刺激的一部分表皮细胞分裂并游离出去,包裹自身分泌的有机质并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
表皮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持续覆盖后形成珍珠。这种因病变而形成的珍珠没有异物核,也属于“无核珍珠”。
珍珠的母体是珍珠贝。所有的珍珠贝都有一类特殊的细胞,它们分布在外套膜(相当于珍珠贝的内衣)的外层,向外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珍珠质。随着贝的年龄增大,这些细胞也在不断地在生长,而贝壳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增大,就是因为珍珠质细胞不断地分泌着越来越多的珍珠质。一般的情况下,珍珠质被分泌出来之后,只是一层又一层地累加起来,形成贝壳的形状,是一片一片的。在偶然的时候,一些外界的杂物--比如砂粒、树棍等,会进入到贝的体内并对它的身体造成损伤。这时,珍珠质分泌细胞会增生,逐渐将杂物包围起来,以使它不会继续伤害身体。但是,这些细胞分泌珍珠质的本领并没有因为功能的改变而消失--它们继续分泌珍珠质,这些珍珠质便以杂物为中心,层层包裹,直到形成珍珠。
珍珠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它们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时间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珍珠质会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珍珠。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贝类或蚌类都能产生珍珠,只有少数几种能够产生高质量的珍珠。
二、珍珠的养殖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根本区别就是:珍珠的生成是否有人为技术的参与。
1、天然珍珠
市场中的珍珠,绝大多数是经过人工养殖的,天然形成的很少见。天然珍珠主要是生长在温带水深8-15米左右的海水中,是海水中的细菌气泡或沙砾等微小物质进入珍珠母贝体内形成的。天然珍珠在国际上按产地分为东方珠和南洋珠两种。其中东方珠有波斯湾和斯里兰卡两个产区,南洋珠包括太平洋南部缅甸、中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图片源自苏富比官网
使用大量天然珍珠的约瑟芬皇后项链
2、养殖珍珠
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开发了人工养殖珍珠的行业。最早进行珍珠养殖的国家是中国,在宋人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中就有记录古老的养珠方法。后来,由日本将养珠技术发扬光大。著名珍珠品牌御木本的创始人御木本幸吉根据古老的养珠法不断地实验研究,培养出各式各样的珍珠。在1883年,成功地养殖出半圆形的纽扣珠。1893年,成功培育出历史上第一颗半圆形珍珠,后来又找到养殖圆珠的奥秘。人们称他为“珍珠之父”。
可以产生珍珠的母贝种类,能产珍珠的贝类很多。据资料报道,世界上能养殖珍珠的母贝有 30多种,我国近海的珍珠贝也有17种之多。海产珍珠贝类主要有马氏贝、大珠母贝、黑蝶贝、金唇贝、银唇贝、企鹅贝,另外牡蛎、海蜗牛、海螺也可产珍珠。淡水珍珠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蝶蚌等。马氏贝所产珍珠绚丽多彩、晶莹圆润;大珠母贝所育出的珍珠硕大凝重、银白耀目;产自银唇贝的珍珠以银白色为主;而产自金唇贝的珍珠多带金黄色;企鹅贝产出的珍珠呈现奇妙的棕褐色或近似其他浅色彩;海蜗牛产的珍珠多为白垩色,光泽、色彩都不理想;海螺类往往产出漂亮的螺珠。淡水蚌类中以三角帆蚌产珠质量最佳,珠质光滑细腻,形状较圆,色泽好,但生长速度慢。褶纹冠蚌产珠质量次之,珠质多皱纹,呈白色或粉红色,一般为长圆形,生长速度快。背瘤丽蚌是最好的天然产珠蚌类,它产的珍珠多呈瓷白色,局部有翠绿色的闪光。珠母珍珠蚌又称蛤蜊,很适宜于低温寒冷环境生活,多产白色或淡肉红色珍珠。池蝶蚌又称许氏帆蚌,与三角帆蚌相似,产珠质量好,生长速度快,是日本主要淡水育珠蚌,我国已在上海地区引进繁殖。其实珍珠也是一种很多彩的宝石,不仅仅是白色一种,而且种类也很丰富。
目前人工养殖珍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全核人工养殖珍珠:全核人工养殖珍珠是将一颗完整的珠核置人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内,最终这个珠核可以覆盖上大约1.5mm的珍珠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球形珍珠。
(2)贝附珍珠:将珠核置于软体动物的壳与外套膜之间,将置核后的该软体动物放入水中生活数年,珠核上面就会覆盖一层天然钙质膜。养殖后的珍珠加工方法各异,有时将后部切掉,然后在半形珠上粘上一层珠母质,经车、磨、抛光后形成一个拼合珍珠。
(3)Mabe珠:通常是将上述贝附珍珠中的珠核去除,换上新的小珠,或用蜡充填其间,然后再拼上一块珠母层加工成一圆形珍珠,称 Mabe珍珠
(4)无核养殖珍珠:是用外套膜的微块替代珠核植入软体动物的外套膜中,一个珠蚌可以植入大约 50 个外套膜微块,经过三四年就可以收获珍珠。这种方法养殖的珍珠形态差异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植入的外套膜的形态。但该种养殖方法产量高,目前在淡水养殖的珍珠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价值
尺寸大、质量高的天然珍珠是非常稀有的珍宝。在全世界可产珍珠的野生软体动物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功孕育珍珠。而世界上可以出产天然珍珠的软体动物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一度数量剧减,甚至是消失。所以,很多稀有的天然珍珠,常常出现在收藏家的私藏或者是拍卖行,价格也令人望而生畏。
图片源自苏富比官网
「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旧藏珍珠」
天然珍珠配钻石吊坠,十八世纪
成交价:36,427,000瑞士法郎
天然珍珠的出产稀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然产珠贝非常不易获得。潜水捕捞天然珍珠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危险的一项工作,大自然变幻莫测,危机四伏,采珠常常伴随着潜水员的死亡。就算有幸平安而返,大多也都是毕生采珠,却只能找到很少的天然珍珠,而其中高质量的珍珠更是少之又少。
古籍中的采珠者,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养殖珍珠是否就意味着理应平价呢?非也。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插核后的母贝也还需要长达数年的精细化照料,即便如此,养殖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因素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珍珠的最终外观。
精湛的技术也无法控制母贝是否接受植入体,无法调控母贝生成珍珠的品质,更无法控制会造成母贝死亡的自然灾害。(赤潮、地震、台风等都会导致母贝的死亡)也就是说,养殖高品质的珍珠,其产量也还是很少,因为珍珠的培育和最终的品质还是取决于母贝自身条件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优质天然珍珠的天价,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而养殖技术的发展,得以让更多的人能看见美丽的珍珠。由于产量稀少,高品质的养殖珍珠并不“平价”。下一期我们介绍养殖珍珠的价值评价体系。